Menu

法国国企大洗牌,谁会被国家“放手”?

【欧洲时报沐橙园编译报道】在经历了几年大规模投资、入股战略性企业之后,法国政府正酝酿对其庞大的国有资产组合进行“纠偏”。...
网络新闻 5 小时 之前

【欧洲时报沐橙园编译报道】在经历了几年大规模投资、入股战略性企业之后,法国政府正酝酿对其庞大的国有资产组合进行“纠偏”。随着财政压力上升和战略优先级的调整,政府计划出售部分持股,从而腾出资金投入到更关键的领域。这场“回撤”将是一次微妙而复杂的操作,因为能够减持的优质标的并不多。

政府风向突变:从增持到减持

法国总理弗朗索瓦·白鲁(François Bayrou)在本周发布2026年财政路线图时首次暗示:“在某些企业中,国家可以适当减少持股,而不影响其实际影响力。”此言一出,意味着政府可能对过去奉行的国企扩张性投资战略彻底转向。

疫情爆发后,法国政府不断入股或增持关键行业企业,尤其是在能源、国防等“主权核心”领域。例如,总统马克龙最近宣布,将投入超过7亿欧元,增持卫星企业Eutelsat股份至控股地位。而在此前,国家出资超4亿欧元参与Atos的超级计算部门收购案。

类似的操作还包括:在员工与政界人士的共同推动下,政府通过Bpifrance以1亿多欧元入股赛诺菲(Sanofi)消费健康分部超过1%的股份;为了稳住地位,还准备加入中国复星主控的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的股东行列。

财政考量与法律约束:为何必须卖?

法国经济财政部虽尚未公布完整“国有资产战略蓝图”,但已明确表示,之所以要出售部分国有股份,是为了遵守“国家金融参与专项账户”的法律规定——即支出需以变现所得平衡。在新投资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出售”已成必然之选。

实际上,早在去年,法国审计法院(Cour des comptes)就曾批评政府忽视对资产组合的“瘦身”:“近三年来,国家基本未在公开市场出售任何股份,该机制形同虚设。”

当前担任国家控股机构——法国国资管理局(APE,Agence des participations de l’État)的新任局长的亚历克西·扎伊登韦伯(Alexis Zajdenweber)也曾坦言,在经济环境剧烈波动时期,政府选择扮演“稳定股东”的角色。得益于军工和航空股的强势表现,APE管理的资产总值水涨船高,最新数据为2023年中估值:1795亿欧元。

汽车板块承压,出手难度大

相比之下,国家的两个其他金融“抓手”——公共投资银行Bpifrance与国家储蓄银行Caisse des Dépôts(CDC)所持资产压力较小:

CDC:强调其投资独立性。此前将公共交通运营商Transdev的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德国Rethmann集团,是因其主营业务已转向海外,不再符合CDC“支持法国本土活跃企业”的投资方向。对于其持有的苏伊士(Suez)20%股份,CDC表示这是“长期投资”,目前企业仍处于复苏阶段,不考虑退出。

Bpifrance:其投资组合始终保持流动性,仅2024年初至今,已完成约10亿欧元的股份出售,并称这些交易“回报良好、估值出色”,未来还将继续选择性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预算辩论期间,多位执政党议员(如奥利维娅·格雷瓜尔、达尔马宁、勒费弗尔)就已呼吁政府出售所持上市企业10%的股份。然而,要挑选出哪些公司适合减持并不容易,尤其是汽车行业表现疲软。

例如:雷诺(Renault):国家持股15%(拥有22%投票权),7月16日股价大幅下挫;

Stellantis:Bpifrance持股6.1%,自2024年3月以来市值缩水三分之一。

能源巨头Engie成为“优质出售对象”

在能源行业,政府无意出售EDF(法国电力公司)股份——该公司刚于两年前实现全面国有化,未来核电项目(如EPR2反应堆)的巨额投资需求令其对私人资本毫无吸引力。

相比之下,Engie(前身为GDF-Suez)则是理想的出售标的。法国持有其23.6%股份,当前市值达107亿欧元,公司近年来在CEO凯瑟琳·麦格雷戈的带领下实施去碳化战略,业绩表现强劲:股价自2024年初上涨25%,一年来上涨40%,五年来累计上涨75%。

Engie如今是国家股权组合中第四大上市资产,不受国防安全条款限制。

自2019年《PACTE法案》通过以来,法国政府可以出售其在Engie的全部股份,并保留一枚“黄金股”,该特别股赋予国家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否决权,确保“法国在能源领域的根本利益、持续供应与安全”不受影响。

目前国家拥有Engie34.3%的投票权,仍在公司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上一次出手是在2018年,当时仅售出0.45%的股份予员工,此前在2017年曾两次共计减持8.7%。自2005年上市以来,国家始终为其重要股东,2024年获得的分红高达8.5亿欧元。

战略核心资产:防务与航天“碰不得”

国防是国家最核心的主权领域。国家股权管理局的任务之一就是确保这些企业的发展与法国战略利益一致。即便这些“前军工厂”已转为股份公司(SA),但仍基本维持国有控制:

Naval Group(前法国造船局):国家持股62.25%,Thales持有35%。类似情况也见于意大利(Fincantieri由政府控股71%)与德国(政府始终控制TKMS)。

航空航天领域:尽管达索家族控制达索航空,国家仍是以下三家核心企业的重要股东:空客(Airbus):10.84%赛峰集团(Safran):11.48%泰雷兹集团(Thales):25.7%

这三家公司不仅提供高额分红,也是APE投资组合中最具价值的资产。尽管股价飙升,但出手仍受限:

空客(Airbus):若法国减持,将失去与德国“对等持股”地位

赛峰集团(Safran):若跌破10%,可能影响对这个国际化发动机巨头的控制力

泰雷兹集团(Thales):理论上可减持,达索家族曾表示可增持接手,但这可能加剧对其依赖

陆军装备或可部分转手,但仍有限制

国家还将其武器制造企业Nexter(前GIAT)与德国的Krauss-Maffei Wegmann合并,成立了KNDS控股公司,各持股50%。若未来KNDS上市,国家股份可能稀释。

但涉及导弹、炸药、军用核技术等业务,即使在当前“重新武装”浪潮下,政府也不可能让私人资本介入。毕竟,投资者对军工资产的胃口是有限的,特别是涉及实弹的部分。

通讯业:Orange或可小幅减持

至于Orange(法国电信),分析人士虽不认为政府会大举退出,但也承认“适度减持几个百分点影响不大”。目前国家通过APE与Bpifrance合计持有22.95%的股份,在欧洲仍属中等水平。

分析师指出,Orange当前股价一年上涨32%,表现稳健;若政府此时减持,虽会损失部分分红,但有利于兑现收益;事实上,Bpifrance已在2024年末出售了1.8%股份,回笼8.01亿欧元。

不过,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政府不会让持股比例跌破10%,否则将丧失在董事会的重要席位(目前拥有15席中的3席)。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主导运营商,政府仍希望保留一定影响力。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冀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