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华人网消息:在世界陶瓷文明的浩瀚星河中,徐都锋(Xu Dufeng)以泥土为笔,书写了一段跨越国界、连接古今的文化传奇。作为世界华人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富平鼎州窑的执着坚守与深入研究,不仅揭开了这座千年古窑的神秘面纱,更搭建起中国陶瓷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促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中外文化盛宴。

一、以泥土为钥,开启文明对话之门
徐都锋深耕古陶瓷研究数十载,将全部心血倾注于中国鼎州窑的保护与传承。他踏遍富平银沟遗址的每一寸土地,在318座古窑炉、145眼古井的遗迹中,发掘出跨越8000年的陶瓷文明碎片。从新石器时代的粗陶残片到唐宋时期的精美青瓷,每一次考古发现都为中国陶瓷史补写着失落的篇章。



通过对鼎州窑胎釉配方与烧制工艺的系统研究,徐都锋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将中国陶瓷工艺成熟发展的时间线提前了整整300年。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掌握了二元配方技术。富平银沟遗址所特有的白坩泥、青坩泥等原料,孕育出青瓷、白瓷、青白瓷等多样化瓷种,为中国陶瓷技术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研究打破了世界对中国陶瓷固有的认知,让鼎州窑以“天下古瓷第一窑”的姿态,站上了世界陶瓷文明的聚光灯下。其著作与学术成果也成为国际学者了解中国陶瓷的重要窗口,为东西方陶瓷文化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跨国携手,共铸文化交流盛举
徐都锋对鼎州窑的坚守,吸引了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主席、意大利江西总商会会长朱裕华先生(Sen. Giuseppe Zhu)的关注。朱裕华敏锐地洞察到鼎州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这座千年古窑不仅是中国陶瓷文明的瑰宝,更是连接东西方贸易与艺术的历史纽带。于是他决定以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50周年暨“中意文化年”为契机,策划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互展:让西安鼎州窑博物馆的古陶瓷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筹展过程中,徐都锋带领团队精心甄选鼎州窑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唐代“类冰似玉”的青瓷碗、五代工艺革新的白瓷枕……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中华千年陶瓷文明的智慧。意大利方面则在欧洲文化界知名人士、意大利古董收藏家联合会会长乔治·巴拉蒂Giorgio Baratti)等专家学者的支持下,遴选出30多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珍贵画作,展现西方艺术的璀璨风采。这场展览不仅是艺术品的陈列,更是对东西方文明深层联系的一次探索:陶瓷的温润与油画的浓烈,东方的含蓄与西方的奔放,在此交汇共鸣。

三、长安与罗马:文明对话的永恒回响
当展览在西安长安云鼎州窑博物馆盛大开幕时,古长安与古罗马的文化底蕴将在此交融碰撞。观众徜徉于展厅之间,既能领略鼎州窑瓷器“雨过天青”的东方美学,也能感受文艺复兴画作中对人性的深刻诠释。展厅内,一件件唐代鼎州窑青瓷与达·芬奇时代的油画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对话;AR还原的古窑烧制场景与VR展示的意大利美术馆交相辉映,突破时空限制。

这场展览不仅将吸引全球艺术爱好者的目光,更将成为中意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它生动地证明:尽管相隔万里、跨越千年,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对文明的探索始终相通。徐都锋的执着与努力,让鼎州窑从历史尘埃中走向世界舞台;朱裕华的远见与推动,使中意文化交流绽放出新的光彩。这场展览的成功,不仅是对两位文化践行者的致敬,更是对文化交流力量的深刻诠释:唯有以开放包容之姿,推动多元文明的平等对话,方能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篇章。(高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