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7月29日秋狸编译】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承诺将于9月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相较2023年10月以哈冲突发生后法国对以色列坚定不移的支持,如今的外交姿态堪称“惊人转弯”。
时长半年,政策转向的摇摆与迟疑
综合赫芬顿邮报法国版、法兰西24电视台报道,第一次出现政策转变的迹象要追溯至冬天。当时马克龙在出访沙特阿拉伯时宣布,法国和沙特将于数月后(原定6月)共同主持一场“两国方案”会议。
更明确的转向在今年4月初,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人道援助封锁加剧,引发各界严重担忧。“我们必须朝着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方向前进,未来几个月,我们将付诸行动。”马克龙当时表示。
不过接下来的几周,马克龙开始澄清表态,并提出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若干条件:释放扣押的人质、哈马斯实现“非军事化”,且不得参与巴勒斯坦未来的治理等。
同时,法国不愿单独行动,马克龙利用出访机会多次与各国领导人讨论此事。5月中旬,法国、加拿大和英国曾发表联合声明,决心“承认巴勒斯坦国,以推动实现两国解决方案”,但这一表态并未继续。
6月13日,以色列突袭伊朗核设施,引发强烈谴责,包括伊朗的长期对手沙特阿拉伯。这一事态冲击了法国原有的战略,法国本希望借助以色列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正常化,来换取中东局势的稳定。
要求哈马斯实现非军事化,但不再将之视为条件
7月28日,在法国与沙特的共同主持下,超过一百个国家聚集在联合国总部。法国不再坚持号召其他国家一同承认巴勒斯坦国。本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主要意在“澄清法国立场”。
“只有两国方案才能回应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共处与安全生活的正当诉求。没有其他选择。”法国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28日如此表态。
会议结束后,法国希望达成一份文件,重申“两国方案应当基于的原则”,同时写入由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于6月9日致马克龙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信中所承诺的内容,即哈马斯“非军事化”、不参与政府治理,以及改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本次会议的目标是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支持这些新要求。这些国家是该地区实现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和推动‘两国方案’的关键参与者。”
可以看出,马克龙仍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但不再将其作为承认巴勒斯坦的前提条件。对此,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员阿德尔·巴卡万指出,这是法国摆脱“自我设限”的表现。
国际政治环境影响马克龙政策转向
法国的外交政策转向还受到更广泛的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在联合国大会上,针对“西方双标”的指控愈演愈烈:西方国家严厉制裁普京,但却对以色列在加沙轰炸平民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024年,挪威、西班牙、爱尔兰等西欧国家已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加入到全球超过140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列。在此背景下,马克龙的决定被认为是对法国过去外交方针的一次“修正”。
此外,巴卡万还指出,以色列、哈马斯和美国三方掌控着加沙战争局势,而这三者目前都无意结束冲突。在这种僵局中,马克龙决定提供另一种政治出路。
(编辑:皋离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