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汩桥编译】在法国,本周又有不同维度的社会事件牵动人心:从卢浮宫惊天珠宝失窃案背后的“双面大盗”,到让55%法国人忧心的口音消失危机,再到争议不断的圣诞补助政策调整,以及青少年校园霸凌的深层困境……想法哥和享法妹带大家逐一拆解这些热点事件,看看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卢浮宫8800万欧元珠宝失窃案:主嫌竟是“越野摩托网红”?
提起卢浮宫,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断臂的维纳斯》的优雅身姿,谁能想到,这座象征法国艺术瑰宝的殿堂,竟在10月19日遭遇了一场堪称“电影级”的盗窃案——几名盗贼借助升降平台闯入阿波罗长廊,盗走了法国王冠上的多件珠宝,涉案金额高达8800万欧元。如今,这笔天价赃物仍下落不明,而案件的主嫌之一阿卜杜拉耶·N.(Abdoulaye N.)的身份曝光后,更是让整个法国哗然。
39岁的阿卜杜拉耶·N.来自塞纳-圣但尼省的奥贝维利耶市,如今已因“有组织团伙盗窃”和“结伙犯罪”被起诉并临时拘留。但在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Doudou Cross Bitume”(沥青越野豆豆),甚至在互联网上被称为“越野摩托传奇”。早在2000年代末,他就因在YouTube和Dailymotion上发布高难度越野摩托特技视频走红,视频里的他身手敏捷,在各种复杂地形上完成酷炫动作,圈粉无数摩托车爱好者。
据巴黎打击团伙犯罪大队(BRB)的调查,阿卜杜拉耶·N.在被拘留初期始终保持沉默,最终才承认参与了盗窃,却声称是“受他人指使”,且拒绝透露指使者的身份。更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他的犯罪记录上有15次前科,涉及盗窃和毒品相关犯罪,但此前从未与“重大团伙犯罪”挂钩——谁也没想到,这个曾靠摩托特技吸睛的“网红”,会犯下法国艺术界近年来最严重的盗窃案之一。
55%法国人忧心:家乡口音正在消失?
如果说卢浮宫失窃案是“突发的惊险”,那“口音消失”则是法国社会缓慢上演的“文化焦虑”。近日,在线语言学习平台Preply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法国人认为自己所在地区的口音正在逐渐消失,这份担忧在不同地区和年龄段中呈现出鲜明差异。
从地域来看,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和卢瓦尔河地区的居民对“口音消失”的感受最强烈,有62%的受访者给出肯定答案;而新阿基坦大区(49%)和奥克西塔尼大区(48%)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仍有近半数人察觉到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调查指出,电视、流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和职业流动性是“口音趋同”的主要推手。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让所有人都能听懂的语言”——在25至40岁的群体中,“流畅法语”的使用率很高,这与他们大多在大城市生活、需要频繁与不同地区的人沟通有关。对他们而言,口音更像是“沟通障碍”,而非“文化标识”。
圣诞补助“缩水”风波:无子女家庭被排除,反对声四起
临近年底,法国人的“圣诞期待”却被一项财政政策泼了冷水——政府计划在2026年财政法案中调整“圣诞补助”发放范围,取消无子女家庭的补助资格,仅发放给领取最低社会补助金且有子女的人群。此举引发巨大争议,反对者直言这是“对弱势群体的掠夺”。
先说说这项补助的“前世今生”:圣诞补助设立于1998年,此后每年都会发放,此前覆盖超过220万个家庭,是许多低收入群体年底的“救命钱”。补助金额按家庭构成计算,单身人士可领150欧元,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约320欧元,有三个孩子的单身人士则能领335欧元。而现在,政府计划缩减这项补助的预算,将无子女的低收入者(包括所有积极互助收入补贴RSA领取者、领取完失业金的失业人员)排除在外。
“不屈法兰西党(LFI)是反对声中最强烈的一方。该党协调员曼努埃尔·邦帕尔(Manuel Bompard)直言提案“卑劣至极”:“即便没有孩子,这些最低社会补助金领取者也有自己的家庭,政府却要从他们身上省钱!”
校园霸凌警示:每5个法国青少年中,就有1个曾参与霸凌
11月6日是法国“全国反霸凌日”,而在此之前,儿童权益协会e-Enfance与法国储蓄银行合作发布的第五版“青少年霸凌与网络霸凌晴雨表”,却抛出了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19%的法国青少年承认曾参与霸凌同学,37%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曾是霸凌受害者。更值得关注的是,“群体效应”成了霸凌最主要的推手。
晴雨表显示,45%的霸凌参与者是“受群体氛围带动”,19%是为了“好玩”,18%则是出于“报复心理”。尽管77%的霸凌者知道自己的行为“很严重”,但仍有24%的人会再次实施霸凌。17岁的托马斯(化名)的经历,正是“群体效应”的典型案例——一年前刚上高一的他,每天对同学说“侮辱外貌的玩笑话”,还频繁辱骂对方,却坦言自己“当时没意识到这是霸凌”。
不过,关于“如何处理霸凌者”,法国教育界仍有分歧。法国教育部长爱德华·热弗雷(édouard Geffray)表示,自2023年相关法令实施以来,已有“数百名霸凌者被转学”,目的是让受害者能继续留在原学校。但法国初高中生第一工会Snes-FSU的全国秘书长、资深教育顾问奥利维耶·拉吕(Olivier Raluy)认为,“转学”是“看似正确的错误做法”:“霸凌问题很复杂,很多霸凌者自己也曾是受害者,而受害者也可能变成霸凌者——简单转学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欧洲时报法国版微信公众号:francezone
(编辑:秋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希音全球首家实体店在法国巴黎开业
法国审计法院就“卢浮宫安全问题”提交最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