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野蘑菇中毒时有发生 专家呼吁小心慎食

【欧洲时报吕鸥编译】自2025年1月1日以来,法国已有1200人因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卫生当局再次强调,不要仅依赖手机应...
网络新闻 1 小时 之前

【欧洲时报吕鸥编译】自2025年1月1日以来,法国已有1200人因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卫生当局再次强调,不要仅依赖手机应用辨认蘑菇,采摘时务必通过多种渠道确认无毒。

秋天对野生菌爱好者而言是采摘时节,但对其中部分人来说则是危险季节。如何区分鲜美的高大环柄菇(白色雨伞菇)和剧毒的大青褶伞?如何远离锐鳞环柄菇还有毒鹅膏?可能混淆的蘑菇名单很长,即使不会致命,后果也可能很严重。

法新社报道,截至10月中旬,法国食品环境与劳动安全署共记录1200起蘑菇中毒的案例。2024年,此类中毒事件导致3人死亡,41例重症病例。

该机构发现,在蘑菇中毒案例中,约一半因摄入保存不当、破损受污或变质发霉的可食用菌造成,另一半则是误食毒蘑菇所致。

另一项警告是,虽然四分之三的中毒者是采摘者本人,但还有四分之一是出于对他人(亲朋好友、熟人同事等)的信任而“中招”。因此,在食用非亲手采摘的蘑菇前,最好还是请专家鉴定一下。

如今,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或借助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鉴定蘑菇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采菌者正在使用这些技术手段。但性命攸关,应当时刻谨慎。

卫生当局建议,采蘑菇时不应完全依靠手机应用,因为此举存在一定的“误认风险”,并建议为快朵颐而不惜冒险的食客可以向药剂师或真菌学协会求助。

报道说,真菌学协会通常会在盛产蘑菇的地方设立固定接待点提供咨询建议,也会帮助采摘者分拣“战利品”。

法国食环署警副主任希诺-泰利耶(Sandra Sinno-Tellier)表示:“识别蘑菇是一项复杂且有难度的工作,即使行家里手也可能犯错。”

卫生部门的忠告还包括,应避免在篮子中混放不同种类的蘑菇,因为“只要锅中混入哪怕一片毒蘑菇碎片都有可能导致中毒”,同时入口前一定要充分烹煮,并避免让6岁以下儿童食用。

希诺-泰利耶表示:“烹饪时长至少要达到二十分钟,不是为了清除毒素,因为毒素不会随高温消失,而是为了杀灭微生物、细菌、寄生虫等……这在食品卫生层面同样重要。”

(编辑:法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