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法国政商界“华山论剑” 乱局中寻求新共识

【欧洲时报靖树巴黎报道】8月27日,法国雇主协会(Medef)年度大会“法国企业家大会”(REF)开幕。当日下午,名为“...
网络新闻 3 小时 之前

【欧洲时报靖树巴黎报道】8月27日,法国雇主协会(Medef)年度大会“法国企业家大会”(REF)开幕。当日下午,名为“自由贸易已死,自由贸易万岁!”的圆桌会议专门探讨了在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政策、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下,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自冷战结束以来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进程正遭遇逆流。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名实施的高额关税政策,像一颗炸弹震撼了全球市场,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在“开放不再是常态”世界中的战略。有质疑认为,这意味着“去全球化”时代的开始,但嘉宾们指出全球化正在经历转型而非消亡。

在此次圆桌会谈上,中国驻法大使邓励、法国负责对外贸易的部长级代表圣马丁(Laurent Saint-Martin)、墨西哥钢铁生产商DEACERO集团董事会主席穆古尔扎(Raúl Gutiérrez Muguerza)、法国BDO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阿尔西夫(Anne-Sophie Alsif)、经济学教授孔贝(Emmanuel Combe)、Getlink集团首席执行官勒里什(Yann Leriche)就多边贸易体系、中国新角色、WTO影响力等议题分别展开讨论。

中国驻法大使邓励在圆桌会谈上发言。欧洲时报记者靖树摄

对华贸易策略:交叉投资+技术共享

法国负责对外贸易的部长级代表圣马丁针对如何应对美国的新贸易壁垒及发展新伙伴关系发表了看法。

他首先明确指出,美国和中国市场是“开放的市场”。接下来,他以美欧达成的协议为例,认为该协议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可见性”,欧洲通过谈判获得的最终关税和豁免条件“表现还算不错”。

在阐述法国的对华经贸策略时,他表示核心是追求“交叉投资”,而非单纯的市场开放。他明确表示欢迎中国投资,但希望中国投资于“特定行业”,并必须伴随技术转移和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他将此定义为未来几年欧中应积极建设的“议程”。

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如南美市场),圣马丁主张加速推进贸易协定,当然前提是不能牺牲法国/欧洲的利益。他以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协定为例,解释了法国的谨慎立场:法国并非反对协定,而是要求在其中加入“刹车机制”和“保障措施”(特别是针对农业等敏感领域),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他特别强调“对等互惠”原则,要求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在诸如汽车等领域给予欧洲对等的市场准入。

欧洲的力量之源

圣马丁强调,欧洲能否有效运用新规则与世界博弈,根本前提还是在于自身是否稳定和连贯。这种“一致性”包括:稳定的经济政策、持续的吸引力(而非频繁变动的税收政策)、以及公正的监管。

他认为,一切讨论的意义都取决于法国和欧洲能否为企业提供一个清晰、稳定、可预测的政策环境。

“欧洲比中国更需要世界市场”

中国驻法大使邓励开宗明义地赞同了其他支持自由贸易发言者的看法。他还强调,对欧洲而言,自由贸易并非政治选择,而是欧洲现代经济和产业链赖以运转的必需品。

邓励引用世界银行数据指出,自由贸易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受益。过去30年的全球化(其中自由贸易至关重要)使全球人均GDP翻了三番,并帮助超过10亿人摆脱极端贫困。

在回应“欧洲工业现状”问题时,邓励反驳了“欧洲去工业化”论调,他指出欧洲工业只是形态改变,其企业通过全球化运营(包括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引用其在华营业额和利润数据)。

此外,他回应了欧洲对自由贸易所存在的疑虑,通过数据反驳了“欧洲是自由贸易输家”的观点:例如,欧盟去年享有1500亿欧元贸易顺差,今年前五个月也有700亿欧元顺差。

邓励还提道,尽管中国出口强大(占GDP约20%),但德国出口占GDP比例高达43%,法国占34%。因此,实际上“欧洲比中国更需要全球市场和自由贸易”。

针对欧洲的贸易逆差焦虑,邓励还建议欧方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如光刻机)和服务贸易对华出口(目前仅为4.6%,潜力巨大),将问题转化为合作机遇。

他提出核心呼吁:中国和欧洲必须共同努力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特别是在WTO框架下),拒绝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才是符合双方乃至全球利益的做法。

为中国补贴辩护:旨在创新与消费

不仅如此,邓励大使还回应了其他嘉宾关于中国补贴的质疑:他首先指出,补贴是各经济体(包括欧盟)的普遍做法,并举例欧盟也有巨额的资金支持计划。他强调中国的补贴符合WTO规则,并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为例:补贴主要流向研发和消费端,而且消费补贴已在2022年底取消,因为该产业已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国的补贴是合理、透明、旨在促进产业发展的,而非扭曲贸易。

破解“产能过剩”迷思

值得一提的是,当墨西哥钢铁生产商DEACERO集团董事会主席穆古尔扎分别对中美提出“产能过剩”等批评时,邓励大使举例回应道:首先,近年来,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75%左右,与美国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钢铁行业也是如此——中国90%钢铁产品是在本土市场销售的。电动汽车领域也是同样情况:中国产电动汽车有60%-90%在国内市场销售,仅约10%用于出口。因此,与德国(其80%产量面向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出口比例非常低。至于电动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为例,这个比率几乎达到100%,在该领域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邓励大使表示,随着市场开放、贸易往来,特别是当前商业环境的动荡,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困难。现在关键在于各方应坐下来共同协商寻找解决方案,要有决心捍卫自由贸易这一“正义事业”。

经济学家阿尔西夫在谈及“全球化终结”或转型时表示,尽管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言论盛行,但数据显示国际贸易并未萎缩,而是显示出韧性。目前的现象更可能是一种“停滞的全球化”或“区域化”,全球价值链的基础(如劳动力成本差异、运输成本)依然存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模式正在演变而非消失。

有嘉宾还提到了欧盟的困境与抉择: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体量巨大,但其复杂的决策机制导致其反应迟缓,陷入观望。欧盟是屈服并谈判、与中国联手反击,还是寻找第三条道路?其关键在于形成共同回应,并重新思考经济模式,以减少对商业巨头(如美国科技公司)的依赖。

(编辑:法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推广 –